一、培养目标
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学科教学理论,具备“乐教懂教,善教会管”素养,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教学研究型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具体要求是:
(一)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严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全的法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具有崇高教育理想、良好教师职业道德和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服务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二)理论素质。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体系,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业知识,准确把握基础教育思想政治课程性质、理念、基本内容和实施要求,有宽广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理论,了解思想政治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学识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三)能力素质。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能科学设计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能熟练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能够多视角、全过程地评价学生,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与学生、教师同行和家长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能针对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反思、探索和研究。
二、培养方向
学科教学(思政)。
三、招生类别、对象与录取方式
招生类别: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录取方式:参加国家统考,择优录取。
四、学习方式及修业年限
全日制教育硕士思政专业学位教育实行全日制教学和学分制管理,整个学程要完成不低于36总学分的课程学习。
学制一般为2年。按1年时间安排课程学习,其中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践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到基础教育学校进行集中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第一至第二学期完成课程学习、见习研习等实践活动。第三至第四学期完成教育实习及毕业论文撰写。每个学期的课程都要涵盖实践教学活动。
五、培养模式
突出教育硕士培养特点,注重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在具体模式上,运用“一二三四”综合培养模式,即“一个中心,两个主体,三方合作,四维评价”模式。
(一)立足“一个中心”,保证能力培养不间断。把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作为培养工作的中心,并渗透在方案设计、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始终,保证学生从进校到毕业的全程专业能力培养,努力打造素质高、能力强的思想政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二)调动“两个主体”,保证能力培养有平台。调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包括基础教育优质校)联合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积极性,为研究生提供学习实践研修场所,保证能力培养有稳定的平台。
(三)促进“三方合作”,保证能力培养能落实。严格标准、精心遴选课程教学教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促进课程教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三方合作,保证能力培养能落实。
(四)实施“四维评价”,保证能力培养有实效。实施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术活动和毕业论文(设计)四维评价体系,保证教育硕士能力培养有实效。
六、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一)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1.学位基础课(6门课程,12学分)
①英语(2学分)
②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学分)
③教育原理(2学分)
④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⑤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⑥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2.专业必修课(5门课程,10学分)
①思想政治课程与教材研究(2学分)
②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实施(2学分)
③思想政治教学评价与反思(2学分)
④思想政治学科素养(2学分)
⑤大众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2学分)
3.专业选修课(6门课程,7学分)
①专业理论知识类课程:
马克思主义经典专题研究(1学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1学分)
②教学专业技能类课程: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2学分)
思想政治名师教学风格研究(1学分)
③教育教学管理类课程:
思想政治课堂管理专题研究(1学分)
思想政治有效教学专题研究(1学分)
4.实践教学(2大模块,8学分)
①校内实训(2学分):包括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课例分析等。
②校外实践(6学分):包括教育见习(1学分)、教育研习(1学分)、教育实习(4学分)等。
5.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①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须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论),不计学分。
②跨专业学生入学后,须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不计学分。
(二)教学要求
1.依纲教学,加强教学规范
为规范教学,所有开设课程(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须制定符合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大纲,包括课程名称、课程介绍、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主要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及评价方式、选用教材、参考书目等。实践教学须制定实践教学大纲。
2.精选内容,突出案例分析
课程教学要紧密围绕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培养目标,优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完善教学评价标准,注重教学过程考核和对研究生的实践能力考核,着重考察研究生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三)考核方式
1.学位基础课程考核
学位基础课程在第一、二学期开设,由发展规划与研究生处统一组织实施。其中“政治伦理”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落实授课教师,安排开课任务。对学位基础课程的考核,以笔试为主,兼顾课堂讨论、作业、案例分析报告等。提倡多种考核方式并用的综合评价方式。
2.专业必修课程考核
5门专业必修课程分别在第一、二学期开课。专业必修课程考核以考试为主,同时兼顾文献阅读报告、教育调查报告、课程教学设计、典型课例观摩反思报告、课程论文等考核方式。考核将课堂内外有机结合,突出过程性评价和实践性内容的考核。
3.专业选修课程考核
6门专业选修课程集中在第二学期开课。专业选修课程考核以考查为主,同时兼顾文献阅读报告、教育调查报告、课程教学设计、典型课例观摩反思报告、课程论文等考核方式。考核将课堂内外有机结合,突出过程性评价和实践性内容的考核。
七、实践教学
(一)校内实训(2学分)
1.微格教学(1学分)。在第一学期,由专任教师实施教学,通过微格教学促进学生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提升教育硕士的教学技能。微格教学实习纳入实践教学考核。
2.教学技能训练(1学分)。在第二学期,由专任教师实施教学,通过教学技能训练、课例分析等不断增强研究生教育教学能力,使研究生能够适应基础教育学校思政课教师岗位工作,具有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发展潜力。
(二)校外实践(6学分)
以提升教育教学及教研能力为目标,设置见习、研习和实习“三步实习”环节。
1.教育见习(1学分)。在第一学期,研究生到实践基地进行为期2周的集中见习活动。见习结束后,学生依照《见习手册》提交观察笔记、案例分析和教育见习总结等材料并进行考核。
2.教育研习(1学分)。在第二学期,研究生到实践基地进行为期3周的研习活动。研习结束后,学生依照《研习手册》提交课堂观察、教育叙事、课例分析等材料并进行考核。
3.教育实习(4学分)。在第三学期,研究生到实践基地进行不少于16周的教育实习,并在基地学校参加各种教学、管理和创新创业等活动。教育实习实行阶段性检查制度,即初期检查、中期检查、总结性检查。实习结束后,学生依照《实习手册》提交授课教案、听评课记录、作业批改记录、教学反思等材料并进行考核。
八、中期考核
研究生学习阶段评价采取中期考核方式进行,时间在第二学期末,主要有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和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考查,课程学习不少于30学分,教育见习、研习等实践活动考核合格。
第二环节对开题报告及论文准备情况进行考查。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准许进入学位论文研究、撰写阶段。
九、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一)论文选题与开题要求
1.论文选题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重问题解决。学位论文选题应与专业领域和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相一致,紧密联系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际,着力解决实际教学中的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等问题。并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与要求,探索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真题真做、合作指导、合作评审机制。
2.开题要求
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实行开题报告制度,时间在第二学期末(一般为6月中下旬)。
②论文须就课题的研究现状、意义和价值、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度及主要参考文献等作出说明,并进行可行性论证。
③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学科负责人或导师(指导小组负责人)组织3~5位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副高职称以上的专家进行论证审核。开题报告经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撰写阶段。
④学位论文撰写时间不得少于1年。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时间在第三学期末。
(二)论文质量及写作要求
1.论文质量
学位论文应做到体例结构规范,方法科学、合理,观点明确,阐述准确、清晰,并有一定的创造性。
2.写作要求
①坚持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质量标准。论文选题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选题要来源于基础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和教学改革实践,要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一定的理论意义。论文必须符合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质量标准。
②论文形式可多样化,如专题研究论文、调查、实践研究报告、案例研究报告、教学案例设计和有效教学研究等。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资料不少于5篇,近五年内发表的文献不少于10篇。学位论文应设计可行,依据充分,结构合理,写作规范,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2万字。
③论文格式应符合合肥师范学院学位论文基本规范要求。
④导师负责对学生的论文全程指导。导师全程参与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对所指导的学位论文质量承担指导责任。
(三)论文答辩要求
教育硕士论文正式答辩前实行“预答辩”和“盲审”制度。
1.预答辩
为提高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水平、保障学位授予质量,教育硕士必须在正式答辩前通过预答辩程序,教育硕士预答辩一般应在正式答辩之前的两个月进行(一般在3月中下旬)。预答辩通过,经修改的论文接受盲审。
2.双盲审
论文答辩前,实行“双盲审”制度。包括专业技能“盲审”与论文“盲审”。专业技能“盲审”专家为一名在基础教育一线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相关专家。论文“盲审”专家为两名,一名为高师院校教育专家,一名为在基础教育一线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相关专家。
3.论文答辩
“双盲审”合格后,实行学位论文答辩公开举行制度。论文答辩委员会至少由5人组成,其中至少一名为基础教育一线的具有高级职称的相关学科专家。论文答辩成绩为论文最终考核成绩。论文答辩一般安排在5月中下旬。
(四)学位授予
学生修满规定学分、专业技能考核合格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答辩委员会签署意见,提交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十、专业必修课程简介
(一)《思想政治课程与教材研究》
授课对象:学科教学(思政)教育硕士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
学 时:36学时
学 分:2学分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功能;了解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和改革优化的过程、特点和规律、课程标准和教材建设的经验教训;掌握指导思想政治课程设置的课程论和课程设计理念;了解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形态、课程结构及其建构的思想方法;了解思想政治各课程模块教材的目标定位、基本内容、体例结构及其呈现方式;认识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地位、作用;掌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的要求与方法要领,学会解读、分析、处理、使用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教材。
(二)《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实施》
授课对象:学科教学(思政)教育硕士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
学 时:36学时
学 分:2学分
本课程结合典型教案和课例的展示与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把握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说课和教学实施的基本要求、程序和方法,使学生学会根据基础教育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思想教育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所给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规划教学过程,形成并优化教学方案;依据所设计的教学方案,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恰当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并能根据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正确分析和处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学评价与反思》
授课对象:学科教学(思政)教育硕士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
学 时:36学时
学 分:2学分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思想政治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内涵、特点和理念,掌握思想政治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思想政治课的命题原则、试题编制的基本技术和规范要求,促进学生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引导等功能,合理运用观察、测验、成长记录袋等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业状况。并通过运用教学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对教学行为做出反思,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四)《思想政治学科素养》
授课对象:学科教学(思政)教育硕士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
学 时:36学时
学 分:2学分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较为系统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素养,理解和把握政治素养、法律素养、哲学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及其进程,具备分析现实政治现象的基本能力,提高认识复杂的政治现象的水平,比较深刻而准确地把握政治现象及其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具备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确中西哲学各自发展进程与思想特色,具备运用中西哲学智慧与思维方法,推进自我认知,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在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核心素养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五)《大众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授课对象:学科教学(思政)教育硕士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
学 时:36学时
学 分:2学分
本课程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建设特色而自行设置的学科。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理解大众文化的基本理论,把握大众文化在当下中国兴起的时代背景及其发展趋势,明确大众文化兴起给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冲击与影响;能够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处理好大众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并借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引导,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
十一、阅读文献
(一)参考书目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第7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3]王平,张耀灿:《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4]编写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1版),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
[5]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6]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研究》(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7]王振宏:《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1版),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8]余文森,洪明:《课程与教学论》(第1版),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9]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第1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0]钟启泉:《课堂革命》(第1版),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
[11](美)维尔斯马,于尔斯:《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第1版),袁振国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12]刘良华:《教育研究方法》(第1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3]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4]胡田庚:《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5]胡田庚、陈敬中等:《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6]胡田庚:《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17]王文余:《新课标 新理念 新行动—思想政治课优秀教学设计案例》(第1版),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8]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2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9]李强华,高耀东:《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论与教学技能实训教程》(第1版),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20]邝丽湛,何亮:《思想政治教学与学业评价》(第1版),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21]董建稳,肖自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导论》(第1版),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2]余文森,郑金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词》(第1版),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3]李春秋,王引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4]李晓燕:《中小学教师法律法规研修手册——基于师德的视角》(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5]杨建华:《班级管理学》(第1版),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6]张广利:《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第1版),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27]周仁康:《走向智慧的校本课程开发》(第1版),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28]蓝维:《中学德育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第1版),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9]谭祖雪,周炎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0]余文森,连榕:《教师专业发展》(第1版),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31]方贤忠:《教师专业发展的4项基本技能: 备课、说课、观课、评课》(第1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2]周晓庆,王树斌,贺宝勋:《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与微格训练》(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33]黄秀琼,尹文江:《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技能与微格实训教程》(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34]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第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5]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第1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6]徐海波:《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7]张海珠:《教学评价》(第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0]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二)参考期刊
[1]《人民教育》
[2]《课程·教材·教法》
[3]《中国教师》
[4]《基础教育》
[5]《素质教育》
[6]《课程教育研究》
[7]《中小学教育》
[8]《中小学教学研究》
[9]《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10]《思想政治课教学》
[11]《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2]《中国德育》
(三)数字资源
[1]中小学学科教研网
[2]中小学学科资源网
[3]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
[4]思想政治工作网
[5]超星学术视频
[6]万方数据库
[7]中国学术期刊网
[8]爱课程网
附: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