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赴包公故里文化园开展专题调研

发布日期:2025-04-01     编辑:高欢  核稿:方政  终审:刘艳 点击:

3月30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名称:包公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的创新路径和典型案例研究;项目编号:S202414098221)组师生一行,在指导老师傅文茹带领下前往合肥市肥东县包公故里文化园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本次调研以“弘扬包公文化精神”为主题,通过参观学习与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入挖掘包公文化精神的新时代价值,探索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融合的有效实践路径。

包公镇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王超在文化园门口热情接待了项目组师生。随后,大家在文化园讲解员的引导下,先后参观了包公故居、孝肃阁、包公书院等核心展区。师生们通过文物展陈、场景复原和数字化互动体验,深入了解了包公文化精神的内核及其在当代廉政教育、家风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项目组师生参与了AI换装体验,通过智能人脸识别技术,“穿越”为宋代官员,切身感受古代官服文化所蕴含的廉政寓意。这种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展陈方式,不仅让包公文化精神从历史文本跃升为可感可知的鲜活教育素材,也启发同学们在今后思政课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要学会创新使用新媒体技术,让思政课既有意义也有趣味。

项目组师生与包公故里文化园工作人员进行了“包公文化精神弘扬”专题座谈交流。文化园负责人向师生们介绍,作为安徽省廉政教育基地,园区会结合包公文化精神五大内核,通过生动诠释包公公正用权、为民担当等精神内涵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园区也会积极运用新媒体,创新运用沉浸式剧场、廉政主题剧本杀等形式,开发新颖生动的文旅活动来弘扬包公文化精神。双方还就校地合作、大学生志愿服务等方面展开交流,为包公文化精神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探索可行路径。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为项目组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实践经验,加深了对包公文化精神的理解,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实践,为探索包公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的创新路径奠定了基础。未来,项目组将以弘扬包公文化精神为切入点,重点开发适合小学生的包公文化中的思政课教学资源,让“清正廉明”的价值观以更生动的方式走进思政课课堂,积极探索包公文化精神弘扬的可推广的“合肥经验”,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开展思政课教学贡献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欢 管亦然 何海蓉/图:刘艺帆)

三孝口校区:合肥市金寨路327号 邮编:230061

锦绣校区: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莲花路1688号 邮编:230601

滨湖校区:合肥市黄麓科教园区书香路 邮编:238076

版权所有 皖ICP备15000025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0043366-19003